根據規劃署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預計本港長遠直至2046年的土地需求將不少於4800公頃,而計及所有已落實或已規劃的發展項目所能供應的3600公頃,即至少有1200公頃用地短缺,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2018年底發表的報告亦指出,土地短缺遠較1200公頃為高。黃元山早於2018年12月接受本欄訪問時,已建議港府像上世紀70至90年代一樣大規模填海興建新市鎮,未來30年造地逾1萬公頃,等同3個沙田的面積。
藉機打通新界西北交通走廊
黃元山日前再接受本報訪問,就下月《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及造地方案提供建議,指港府近年發展的洪水橋、元朗南、錦田南或新界東北等新發展區,很多都只是幾十公頃的項目,只算是「地盤(site)」,而非沙田一樣的新市鎮(town),不足以創造足夠土地滿足港人未來的住屋及就業需要,故他仍維持積極填海造地的建議,「我們仍認為填海是最有效的造地方法,因為這樣比較能夠創造一塊大面積及平坦的土地,用來發展新市鎮」。
一般人對明日大嶼的認知,是在香港的中部水域作大規模填海,分期興建總面積約1700公頃的人工島,當中在交椅洲附近的1000公頃人工島屬首階段工程;但黃元山指出,其實由發展局2018年10月初版、去年2月第二版的明日大嶼小冊子(註)已提到,該大型基建項目不僅在交椅洲及喜靈洲附近分別填海造地1000公頃及700公頃,亦涉及興建鐵路及公路,由此向東面連接港島堅尼地城,向西北連接大嶼山欣澳,然後鐵路會連接擬興建的「西部海岸鐵路」跨海抵達屯門黃金海岸及掃管笏,公路則同樣跨海由擬興建的11號幹線到達新界西北部其他地區(見圖)。而黃金海岸及掃管笏附近亦會擴闊龍門路至220公頃的龍鼓灘填海區。
黃元山指出,不論港府現正發展的洪水橋、元朗南或錦田南,抑或是研究中的明日大嶼項目,關鍵在於基建,因為如果缺乏公路及鐵路的話,有關土地即使平整好,用途亦有限,故他強調,明日大嶼項目的重要性,不只是本身可創造1700公頃土地,而是可以提供一個全新的公路及鐵路網絡,作為現時住在新界西北居民日後到大嶼山及港島市區的交通選項,打通新界西北的交通走廊,「目前屯門公路經常塞車,而市民在上落班的繁忙時間亦可能要等多班西鐵才能上車,若將來洪水橋等新發展區落成,又沒有新的公路鐵路系統紓緩人流及車流,現有的新界西北公路鐵路網絡肯定難以負荷」。
投資6000多億 逾七成興建基建
葉文祺補充,整個明日大嶼項目估計需要投資逾6000億元,當中4000多億元是用於興建上述公路及鐵路等基建,填海造地1700公頃其實只需要1000多億元。他續說,港府一直拒絕興建連接屯門至荃灣的鐵路線,而研究11號幹線多年亦未上馬,原因是擔心這些新界西北區的基建項目效益不足,現時明日大嶼便提供更好的選項,「明日大嶼及相關基建增加多一條可以過海、抵達港島的鐵路及公路供新界西北區的居民選擇,這是非常重要的,對紓緩現有屯門公路及西鐵線的壓力亦十分關鍵」。
黃元山總結,團結香港基金作為智庫機構,不方便評論立法會的運作,但他對港府就明日大嶼首階段的交椅洲填海工程研究撥款樂觀其成,「港府推動任何大型項目前也需要提供更多資料及數據予市民判斷,作為智庫機構我們就明日大嶼作了一些研究,但一定要由顧問機構進行更大規模及更深入的研究後才可以得到更多資料及數據,所以有關研究是很重要的,我們認為愈早做愈好」。
註:www.lantau.gov.hk/filemanager/content/lantau-tomorrow-vision/leaflet_c1.pdf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施政報告前瞻系列之二)
[名人樓市論壇]
September 17, 2020 at 03:42AM
https://ift.tt/2FFMjVF
團結香港基金黃元山、葉文祺:明日大嶼造地基建並重連接港島新界- 20200917 - 經濟 - 明報新聞網
https://ift.tt/2Nbn9hR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團結香港基金黃元山、葉文祺:明日大嶼造地基建並重連接港島新界- 20200917 - 經濟 - 明報新聞網"
Post a Comment